科研管理
讲座纪要:从《璎珞传》到《玄奘西行》——印度题材内容在中国戏曲舞台的呈现
2022-11-16
2022年11月7日晚,“东方大文学”系列讲座第十二讲“从《璎珞传》到《玄奘西行》——印度题材内容在中国戏曲舞台的呈现”在线上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6877太阳集团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主办,16877太阳集团南亚学系协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毛小雨担任主讲人,16877太阳集团副教授张嘉妹担任主持人,16877太阳集团助理教授张忞煜担任评议人。
部分与会师生
讲座伊始,主持人张嘉妹老师首先对主讲人毛小雨老师、评议人张忞煜老师和16877太阳集团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主任陈明老师的出席表示由衷的感谢,紧接着简要介绍了毛小雨老师的研究领域和成果。
主讲人毛小雨研究员
讲座之初,毛小雨老师谈到了他在印度访学的经历以及对印度的认识,他早期的研究兴趣着重于印度文化研究,先后撰写了《印度雕塑》、《印度壁画》和《印度艺术》三本专著。回国后,毛小雨老师从事传统戏剧研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工作,开始思考如何在中国的戏剧舞台上展示印度的作品。
传统戏曲在当下已成小众艺术,毛小雨老师希望通过一些戏剧实践,使戏曲焕发新的活力,而选择对梵语戏剧《璎珞传》进行改编以及粤剧作为改编的载体则基于两方面的考虑。首先,《璎珞传》的改编能使中印文明和中印两国戏剧形式得到完美融合。粤剧是中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吸纳能力比较强,适用于梵语戏剧的改编。其次,《璎珞传》(Ratanavali)的原作者戒日王是印度历史上著名的君主,对推动中印交流做出过突出贡献。戒日王的历史地位与艺术成就为《璎珞传》的改编赋予了独特的意义。
《璎珞传》演出图
改编后的《璎珞传》在保留了原作的人物和主要情节的基础上,运用风趣幽默的唱词和对白,既体现了“真挚爱情”的故事内核,也充满了粤剧戏谑欢快的地方色彩。整部剧在表演、服装、舞台的美术设计、剧本的编排和语言上都进行了精心设计。粤剧《璎珞传》在演出时得到了观众的支持,成为了“从粤剧制造到粤剧创造”的成功案例。
参照《璎珞传》的成功经验,毛小雨老师又创作了邕剧《玄奘西行》,以玄奘到印度访学取经的历史为蓝本,以西行历险、天竺求学、载誉荣归三个段落展开情节,既表现了有追求、有探索精神的玄奘,也塑造了一位不一样的高僧形象,着力点落在人间玄奘的刻画上。
玄奘人物图
剧本风趣幽默地讲述玄奘在印度的所遇所感,增强了戏剧的可看性。舞台、服装、道具和人物等的设计异国情调与东方色彩并重。邕剧《玄奘西行》一经演出得到了国内多地观众热烈的反响,还曾走出国门到越南演出,越南电视台也对此进行了报道。
粤剧《璎珞传》和邕剧《玄奘西行》的排演,为中国戏曲舞台表现题材的丰富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这样的创作也证明了传统戏剧有强大的包容能力和自我更新的能力。
在评议环节,张老师表示,首先,在东方戏剧框架之下,印度的戏剧和中国的戏剧都在传承和发展,体现了东方文学的主体性。其次,“从粤剧制造到粤剧创造”理念的提出,有助于理解更加具体和多样的中印文化交流。《璎珞传》和《玄奘西行》两部作品展示了如何将中国和印度的文化元素有机地编织在一起,用鲜明的方式标记出在中国和印度两个文化语境之间存在的主体间性。印度题材、印度元素和中国的艺术形式之间的融合,表明中印文明之间存在更多对话和交流的可能性。因此,未来在学术研究和人文交流中都应继续进行具体的实践,进而推动亚洲文明的互鉴。
在的提问互动环节中,与会师生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毛老师就评议内容和听众提问做了进一步的补充和解答,期待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使文明互鉴达到更高的层次。
图文:林旭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