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研究工作坊:现代中亚国家政治文化符号再构建

  8月6日,中亚研究工作坊“现代中亚国家政治文化符号再构建”在线上顺利举行。本次工作坊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6877太阳集团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和16877太阳集团国别和区域研究专业主办。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马强、陕西师范大学中亚研究所讲师李郁瑜、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袁勋先后就各自的研究成果作主题报告。此外,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侯艾君、中央民族大学16877太阳集团讲师古丽巴努木和16877太阳集团国别和区域研究专业助理教授施越,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北京外国语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师生共同参会。此次会议由16877太阳集团俄语系助理教授尹旭主持。

  首先,16877太阳集团副院长吴杰伟教授为此次活动致欢迎辞。吴教授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参会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并以学院历史与中亚相关历史的联系作为切入,引出此次研讨活动的主题,他表示,希望通过此次交流及后续活动,进一步激发各个领域、机构和学者的学术创新能力,建设中亚研究的学术共同体,推进新时代国别和区域研究的发展。

 

吴杰伟教授致辞

  

  接下来,三位主讲嘉宾分别结合各自的研究成果、研究经历和学术观点进行深入分析和阐释。马强老师首先作了主题报告。马老师在俄罗斯有长期的人类学研究经历,在推动人类学和区域研究方面有着丰富经验。此次分享,马老师从自己在吉尔吉斯斯坦访问的经历谈起,为与会师生介绍了中亚国家独立后的民族国家构建过程,并结合世界文化遗产运动,深入探讨了文化遗产塑造下文化符号的构建。中亚国家各类文化遗产突出了主体民族文化特征,展现出独特的文化空间及文化遗产体系的构建,各国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凸显中亚地区多元文化交融的特征。

 

马强老师作分享

  

  随后,李郁瑜老师从乌兹别克斯坦国语文字改革的角度切入作主题报告。李老师主要从事中亚研究,对乌兹别克斯坦的语言文字改革、教育文化政策等方面有着深入的了解。乌兹别克斯坦作为丝路枢纽上的重要国家,其民族语言文字变革逐渐彰显出重要性和研究前景。李老师从研究背景、国语文字现代化的四个路径和国语作为现代中亚国家意识形态的体现及其政治文化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提出了一些变革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问题,引发了参会师生们的思考。

 

李郁瑜老师作分享

  

  袁勋老师有多年留俄经历,师从俄罗斯著名学者、莫斯科国立大学政治系教授茨冈科夫,现从事欧亚地区政治和国际关系领域的研究。此次报告,袁老师以哈萨克斯坦为例,从地缘政治的视角探讨中亚民族语言文字改革和民族意识形成等问题,并结合大量史实和事例深入解读。他强调,不同行为体借助自身话语权对特定地方、空间进行构建,从而对政治产生影响,而同时,空间政治格局和权力体系的变化又会对空间内的行为体认知产生影响,每一种地缘战略理论都是在分析特定时期特定国家面临的特定地缘环境。

 

袁勋老师作分享

  

  接着,古丽巴努木、侯艾君、施越、谢维宁等专家学者对三位嘉宾的报告作评议,分享各自的学术观点,为思考中亚相关问题提供了更多丰富的视角。三位主讲人也分别对学者们提出的如何处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享性等问题作出回应,实现了充分的交流讨论,也加深了各方对中亚地区的了解。

  

尹旭助理教授作总结

  

  最后,16877太阳集团俄语系助理教授尹旭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在对各位与会的专家学者表示感谢后,尹老师指出,希望工作坊为国内国别区域研究,尤其是中亚地区相关问题研究的学者提供一个长期有效的交流平台,以促进我国国别和区域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图文 陈静霖

Baidu
sogou